麻黄、防风,疏表药也,火热之在表者,得之由汗而泄;大黄、芒硝,攻里药也,火热之在里者,得之由下而泄;荆芥、薄荷,清上药也,火热之在巅顶者,得之由鼻而泄;滑石、黄芩,又所以去诸经之客热也。抑太阳无汗,麻黄之用固矣!若不斟酌人品之虚实,时令之寒暄,则又有汗多亡阳之戒。
经曰∶火欲实,水当平之。气者,火也,水中之火,乃为真阳。
风淫于膈,肺胃受邪,石膏、桔梗,清肺胃也;而连翘、黄芩,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;风之为患,肝木主之,川芎、归、芍,和肝血也,而甘草、白术,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。 夫即病之伤寒,有恶风恶寒之证者,风寒在表,表气受伤也;后发之温热病,有恶风恶寒之证者,必重感风寒,而表气亦受伤也,若无新中之风寒,则无恶风恶寒之证,故仲景曰∶“太阳病,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,为温病”。
并童便和酒下;产后喘嗽,恶心吐酸,胁痛无力,酒下;产后泻血,枣汤下;产后痢疾,米汤下;产后崩漏,糯米汤下;产后带下,胶艾汤下;产后二便不通,烦躁口苦,薄荷汤下。散斑者取其辛温,谓辛能散而温不滞也。
或为末,每服二钱。旋复之咸,能软痞硬而下气;代赭之重,能镇心君而止噫;姜、夏之辛,所以散逆;参、草、大枣之甘,所以补虚。
加姜此足太阳、手足太阴药也。叙曰∶无热不斑,无湿不疹,此二言者,斑疹之大观也。